一、什么是自由基引发剂?
自由基引发剂是一类含有弱键结构的化合物,能够在热、光或辐射能作用下发生均裂,产生自由基,从而引发单体聚合。与催化剂不同,引发剂在反应过程中不断消耗,其残基最终连接在聚合物分子链的末端,因此不能再生。
引发剂的两个关键步骤:
• 分解产生初级自由基(慢引发)
二、引发剂类型一览
自由基引发剂种类丰富,可以根据分解机理以及化学结构进行分类。
按照分解机理可以分为热分解型、光分解型、氧化还原型,其具体类型见下图1.1:
图1.1 自由基引发剂的分类
按照化学结构可以分为:
下面分别简单介绍一下不同类别引发剂的特点:
1. 过氧类引发剂
过氧类引发剂分为有机过氧类和无机过氧类。常用的引发剂有过氧化二苯甲酰(BPO)、过氧化十二酰(LPO)、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(TBPB)等。无机过氧化类以过硫酸盐为代表,包括过硫酸钾(KPS)和过硫酸铵(APS)。
过氧类引发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基团,在受热或光照条件下均裂产生自由基。分解式如下图所示:
图1.2 过氧化二酰的分解反应
2. 偶氮类引发剂
偶氮类引发剂的使用温度在45~80 ℃范围内,分解反应几乎全部为一级反应,只能形成一种自由基,分解时有氮气逸出,无诱导分解。另外偶氮类引发剂相对比较稳定,能单独安全保存。
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偶氮二异丁腈(AIBN)和偶氮二异庚腈(ABVN)。
图1.3 偶氮二异丁腈的分解反应
3. 氧化还原体系
无机过氧化物、高价过渡金属离子、高价氧化态原子与少量还原剂配合,通过氧化-还原反应产生初级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,该类引发体系称水溶性氧化-还原引发体系。
有机过氧化物多半不溶于水,而溶于普通溶剂和大部分烯类单体;配制氧化还原体系时,须选用油溶性还原剂。常用有机过氧化物-叔胺体系,其中过氧化二苯甲酰和 N,N'-二甲基苯胺是最典型的体系。该体系的分解速率比过氧化二苯甲酰单独使用时要快得多。
与前面的过氧化物和偶氮类化合物相比,氧化-还原引发体系的分解活化能较低,因此可在较低温度下(室温或室温以下)引发聚合。
应当说明的是,金属离子若残留在聚合物中,通常会使得聚合物的某些性能变差。
图1.4 氧化-还原引发体系举例
三、如何优选引发剂?
从热力学角度看,大多数烯烃单体具有聚合倾向,但实际聚合反应能否发生还取决于动力学条件,即需具备足够的聚合速率。因此,引发剂的合理选择尤为关键。
引发剂选择需遵循以下原则:
• 根据聚合方法选择类型:本体、悬浮聚合常用油溶性引发剂(如过氧化物、偶氮化合物);乳液、水溶液聚合用水溶性引发剂(如过硫酸盐)。此外,工业上常将半衰期不同的引发剂复配使用,从而保持聚合过程中速率均匀稳定。
下表1-1列举了不同温度下可选择的引发剂类型:
表1-1 在不同温度下可以选择的引发剂类型
最后,还要尽量选择分解产物毒性小、贮存安全的引发剂。选择引发剂时还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是否易着色、有无毒性等,使用方便和经济效益也是考量因素之一。
常见热引发剂和光引发剂类型汇总,如下表:
表1-2 常见的热引发剂类型汇总
表1-3 常见光引发剂汇总
表1-4 常见氧化还原体系汇总
五、实际应用案例
• 聚氯乙烯(PVC)生产:常用AIBN或过碳酸酯类引发剂,在45 - 65℃下进行悬浮聚合,平衡活性与安全性。六、结语
自由基引发剂虽不直接参与最终产物,却如同聚合反应的“引擎”,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效率、可控性与产物性能的优劣。
选择引发剂是一门科学,也是一门艺术——需在活性与稳定性、效率与安全、成本与环保间找到精妙平衡。随着绿色化工与精准合成需求的提升,开发低温高效、生物相容、可智能响应的新一代引发剂,正成为领域前沿的重要方向。
参考文献
[1] 潘祖仁,孙经武《高分子化学》,化学工业出版社,1980.
[2] 潘祖仁,丁在璋《自由基聚合》,化学工业出版社,1983.
[3] 王坚,张乾,赵晋源,等.自由基聚合反应引发剂的研究进展[J].塑料助剂,2022,(04):29-34+40.
[4] 徐诚,唐华东.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研究进展[J].浙江化工,2015,46(06):34-37.
[5] 李雪纯,孙芳.自由基型光引发剂简介及研究进展[J].大学化学,2021,36(06):5-1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