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万纳巨合高分子技术有限公司
导航  
溶剂纯化(除水)咨询

一、溶剂除水的必要性

      溶剂除水在普通自由基聚合、离子聚合及各类可控聚合中具有重要意义。痕量水分会影响引发剂活性、终止活性链或与催化剂发生副反应,导致聚合速率降低、分子量分布变宽甚至聚合失败。

      因此,针对不同极性的溶剂选择适宜的除水策略,是保证聚合反应可重复性与产物质量的关键步骤。

二、 常用的除水方法及原理

      物理方法:物理吸附选择的吸附剂一般为分子筛,使用最多的为3Å、4Å、5Å等几个品种。对于高沸点溶剂比如甲苯可以采用常压蒸馏的方法来除水。

      化学方法:常用的干燥剂有氢化钙、硫酸钠、硫酸镁,可以根据不同溶剂的需求进行筛选。

      如果对于除水要求比较严格,需要深度除水,还可以采用钠块除水,但是此方法较为危险。需要在惰性气体氛围(氮气或氩气)内进行,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无水无氧。

三、不同溶剂的除水方法

      下面将以分子筛和氢化钙以及采用钠块的除水方法进行详细说明:

分子筛物理吸附(基础法,安全易操作)

适用:正己烷、甲苯等烷烃/芳烃
干燥剂:3Å 或 4Å 分子筛(3Å 对多数情况已足够)
步骤:
1. 活化分子筛:真空干燥箱 300 °C 高温烘 3–5 h,活化后按照溶剂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的10-20%的量加入到溶剂中搅拌过夜。
2. 终点判定:Karl Fischer 水分测定 ≤50 ppm(一般 ≤100 ppm 足够)。
3. 分离与储存:滤去分子筛或直接惰性气氛下蒸馏至干燥储瓶;长期使用建议存放在已活化的分子筛上并置于氮气/氩气正压。
安全提示:分子筛可反复活化;避免吸入粉尘。

金属钠/二苯甲酮回流

适用:甲苯、四氢呋喃、正己烷等无官能团烃类(不可用于卤代、硝基、含活泼氢溶剂)

步骤:

1. 前期准备:干燥三口瓶,装回流冷凝管,通氮气/氩气保护。

2. 加钠回流:投入准备好的钠块与二苯甲酮,加溶剂回流 1–3 h,溶液出现蓝紫色并持续稳定表示已无水。
3. 减压蒸馏:在惰性气氛下直接从金属钠上蒸馏,弃去头馏分约 5%,收集中间馏分于烘干、惰性气氛的储瓶。
4. 后处理:待装置冷却,在惰性气氛下分离残余钠;分批用无水乙醇极其缓慢淬灭,再以水完全淬灭,回收处理。

安全提示:钠遇水/空气易自燃,操作全程远离水源,严禁直接用水处理残钠。

CaH₂ 干燥 + 减压蒸馏(以DMF溶液为例)

说明:DMF 在高温下易分解,不宜长时间常压高温回流。常用 CaH₂ 或4Å分子筛干燥后减压蒸馏。
步骤:

1. CaH₂ 干燥:于干燥瓶中加入DMF(1L)与CaH₂ 5–10 g/L,在室温搅拌 6–12 h;必要时可50–60 °C 温和加热 2–4 h(避免高温)。

2. (可选)分子筛抛光:将蒸馏所得 DMF 存放于 4Å 分子筛(10–20% w/v)上 24–48 h,用于进一步降低水分。
3. 减压蒸馏:在低压(例如 20–30 mmHg)下蒸馏,控制壶温 ≤100 °C,收集中段馏分至干燥储瓶(惰性气氛)。
4. 终点:Karl Fischer 测得 ≤100 ppm(常规有机合成已足够;更苛刻体系可延长静置时间)。
安全提示:DMF 有透皮毒性,操作需防护;避免高温长时间加热。

      上述三种除水方法对比如下表:

四、不同除水方法的优缺点

      下表列出了不同除水方法的优缺点:

五、纯化后的溶剂储存

      溶剂即使经过严格除水与除氧,如果储存不当,仍会在空气和湿气作用下迅速失效,甚至生成过氧化物(如醚类溶剂)。

      储存原则:纯化后的溶剂需立即用高纯氩气/氮气覆盖液面隔绝空气,对于非极性溶剂可以直接加入活化后的分子筛,同时确保密封完成后低温下密封保存,并定期对溶剂进行含水量检测。

1. 惰性气氛保护:纯化后溶剂应立即转移至干燥瓶中,并在惰性气体如氮气或氩气正压下封存。

2. 干燥剂伴存:

      对非极性溶剂:可直接向其中加入已活化的分子筛。

      对醚类溶剂:可存放在少量钠/二苯甲酮体系上(保持蓝色指示),但需注意安全。

      对极性溶剂(如 DMF):建议分子筛抛光后储存,避免与强还原剂共存。

3. 避光与温

      光照会加速某些溶剂的过氧化物形成和分解反应,应存放在避光容器中(棕色瓶或铝箔包裹)。部分易分解溶剂(如DMF)应低温储存(4–10 °C),但需防止水汽冷凝进入瓶中。

4. 定期检测:

      对醚类溶剂,每 1–3 个月应检测过氧化物含量(KI–淀粉试纸法或试剂盒法),过高需废弃或处理。

      对关键反应用溶剂使用前可通过 Karl Fischer 法确认水分含量。

      溶剂纯化是聚合反应可控性的基石。无论是实验室研究还是工业生产,针对不同聚合体系选择匹配的纯化方法,并规范验证流程,方能避免因杂质干扰导致的分子量失控、转化率下降甚至安全隐患。


Top